学工园地
 

让民族的记忆“活”起来——第八届“长江学子”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郑淞尹


郑淞尹,男,中共党员,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读博士生,曾获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优秀硕士毕业生等奖项与称号。作为公司负责人,其创办的武汉思惟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曾获批2019年第一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扶持资金、华中师范大学博雅创新创业助推项目。

不变的初心

谈到郑淞尹的创业初衷,要追溯到他此前所学的专业。他本科的专业是遥感科学与技术,后又攻读了文化产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方向)专业的硕士学位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敢于挑战的他一直在思索: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有实用价值的成果。老师与同学不仅表示支持,武汉市政府也有相关的对大学生创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他因此更加坚定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先组建了桂子山客文化科技创业团队,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武汉思惟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开发并非朝夕一瞬,为充分了解和挖掘市场痛点,郑淞尹与团队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文化科技领域。近年来,国家一直重视文化旅游的发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市场上也涌现出大量的文化科技型产品,而现存的文化类手机应用虽功能全面,却缺乏相应的文化内涵与特色,部分文化产品只是流于形式。基于这一痛点,这支创业团队选定了两个产品方向。

一方面是文化旅游方向。2019年,公司和溧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合作开发了“游溧阳”小程序,郑淞尹积极牵头开发工作,针对现有产品的不足,带领团队开发出既能解决游客个性化需求,又能展现景区文化特色的智能产品,并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利用大数据、位置服务等技术推动景区的智慧化建设。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团队借助三维扫描、虚拟现实等技术先后开发了能够反映和推广中医药文化的针灸铜人-经络密码APP、对国家级非遗“撒叶儿嗬”进行展示的文化遗产虚拟交互展示平台,并在长阳当地的中小学进行推广,获得了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郑淞尹说:“文化科技型创业团队,不能只拘泥于经济利益,同时也应该考虑到长久的社会效益,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新兴技术使得一些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秉承初心,郑淞尹与创业团队求真务实,善作善成。

不移的坚定

创业之初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充分考虑到资源、产品特色、市场推广以及自身精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郑淞尹面对这些问题时虽然也有过焦虑和犹豫,但最终都选择继续向前。

在人力方面,他根据校园型创业团队的特点,主要招聘了学校内相关专业的学生,一来解决了团队的用人难题,二来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实习经历。此外,单有技术不行,郑淞尹又和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进行沟通,最终基地为团队提供了办公场地和创业资源。

在开发非遗数字化产品期间,郑淞尹和团队先后了解了当地政府机构、非遗传承人以及普通用户的真实需求,得到当地相关部门与传承人的支持后,再针对用户需求开发出喜闻乐见的非遗产品。期间,他积极和创业老师沟通,与团队日夜打磨,将辛苦与奋斗磨进每一寸光阴,帮助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出生机,并再次走进大众视野。回想起那段时日,他感慨道:“非遗包含着我们中华民族扎在根里的记忆,可社会的发展使得它们不得不面临传承难、推广难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高科技帮助这份记忆在世间存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非遗,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为了宣传效果最大化,团队联系到长阳当地中小学负责人,让动漫互动版的“撒叶儿嗬”走进校园,不仅做到了寓教于乐,也让孩子们更加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此外,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他根据团队的专业优势,积极扩展业务范围,帮助团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创业事务虽繁忙,但他并没有因此忽视学业上的精进,在2017年和2018年,他先后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和一等学业奖学金。正如他所言,创业看似会影响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实则二者息息相关,创业是对所学知识的有益实践。

一步一脚印,在创业的岁月里,郑淞尹始终坚守本心,为征途潇洒前进。行百里者半九十,他觉得创业除了拼劲,更需要不懈坚持的定力,和审时度势的判断力,让团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定位,弥补空白,才能更好地让产品符合市场需要,让实践出真知、让实践成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 柴兴玉)

【字体: 】【收藏】 【打印】【关闭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武汉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南楼3楼
邮编:430079
邮箱:nrcc2006@163.com
电话:027-67867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