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9:30,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工业大学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国华教授在我中心318多功能报告厅开展题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新态势”的精彩学术讲座。莅临本次讲座现场的嘉宾有黄永林教授、纪东东副教授。
讲座伊始,王国华教授针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谈了几点看法。首先,他认为文化产业一定要注重人的发展,使其能够展现才华、实现追求。他另类解析“喜新厌旧”一词,认为正是人性“喜新厌旧”的特点,才促成产业的创新发展;其次,他强调文化产业需要自由、开放、包容的氛围。他谈及时下热点——全域旅游,提出“只要有人生存、生活的地方即可打造全域旅游”的观点,认为美国将白宫和造币厂打造为旅游景点的创意值得借鉴;最后,他指出文化产业一定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工具和平台,是一定阶段发展的必然产物。
王教授认为当下我国文化产业存在四个大问题:一是与国外一线城市相比,文化产业总体体量小。他概括欧洲旅游的四大特点为“宫堡基厅”。宫即宫殿,比如代表皇家文化的凡尔赛宫、卢浮宫等,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堡即城堡,他举例电影《哈利·波特》和《雾都孤儿》都有城堡这一建筑元素,带来独特的视觉效果;基即基督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厅即以市政厅和议会厅为代表的公共空间。他指出公共空间的建设一定要注重在场性,留住顾客,带动餐饮、酒店产业的发展,从而延长旅游产业链条;二是文化产业传统业态多,新兴业态少,向后看多,向前看少,要注重产业之间交叉与跨界融合;三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到位,现有科技资源挖掘不够。他指出可以借鉴国外,利用VR和AR技术,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四是文化消费缺口巨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现在对“文化+”重视还不够,或者说没有落实到位。“文化+”的缺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文创企业伦理问题和文化走不出去问题。王教授指出当前文化产业存在“只见大树——旅游独大,不见森林——不能百业共举”的问题。在旅游规划方面,他认为影响地方景观的主要元素有四个即建筑物、植物、人和环境,而打造景观要注重八景即春、夏、秋、冬、东、南、西、北。在走出去问题上,他提出要以本土元素为基础,以国际表达为路径,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文化折扣。
随后,王教授针对当下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四个缺乏”的观点,分别是:一、缺乏互联网思维,跨界思维,用户思维等;二、缺乏对新变化的敏锐思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当前的形态,面临升级换代,文化的重要性开始日益凸显,上升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各个门类都需要“文化+”;三、缺乏对于文化产业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提炼和认识;四、缺乏对人们消费新需求的调查了解和推动。
针对这四个缺乏,王教授对乡村振兴和文化产品的问题做出补充。在乡村振兴问题上,他提出乡村建设应该做到宜居、宜游、宜业、宜养、宜教,打造田园综合体。同时,不应忽视乡绅治理和古代的“耕读”传统,他指出“耕”对应的三个主体是土地、植物和人。在文化产品开发方面,首先,他援引“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大多数人力图避免孤独而随大流的现象。而文化产品开发,要认识到这一现象,关注消费者心理特征和消费行为,使消费者从“为需要而买”转化为“为喜欢而买”。其次,要注重品牌提升,他以衬衫从售价70元转变到700元为例子,强调品牌附加值的重要作用。最后,他强调要“从经济人假设”转化为“社会人假设”,即从人都有趋利性的观点转变为人是有理想有道德的理念。
通过对文化产业问题的梳理,王教授提出几点建议:首先,提高对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创意经济、互联网思维、双+、双创的认识,要有新一轮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精神准备,注重一带一路的文化引领。他认为文化产业一方面要注重规模效应,文化产品具有可复制性,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也是注意力产业,不能只盯着产品的物理属性,而要挖掘其中的艺术属性和美学属性;其次,实施文化与科技的双轮驱动,高度融合。文化要借科技之力,科技要借文化之魂;再次,要大力度推动文化投融资发展;最后,加大政府支持的规模和力度,改变条块分割的局面,改革体制,大力开展双创,培养、聚纳天下英才。
讲座最后,黄永林教授对此讲座给予高度评价:首先,他表达了对王国华教授研究成果的创新以及理论的广度、深度的钦佩;其次,他总结王教授的核心观点即文化产业是人的产业、精神产业和美的产业。他督促同学们讲座之后要及时对知识消化、吸收从而获得提高;最后,再次感谢王国华教授莅临本次讲座,为同学们带来一次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