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大数据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305会议室举行。原副校长、中心主任、实验室主任黄永林教授,中心常务副主任、实验室副主任詹一虹教授,中心副主任、实验室副主任谈国新教授以及相关师生代表出席了揭牌仪式。
为适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建设文化强国、数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我校学科交叉发展、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促进一流学科建设,根据中心的研究重点和特色优势,经中心审核推荐、校内专家评审、建设计划论证,学校研究决定,以“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为主体,整合校内外相关资源,通过文、理、工学科交叉融合,组建“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大数据实验室”,并将实验室列入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建设计划,挂靠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实行“研究中心”和“大数据实验室”相互支撑、一体化管理体制,成为目前中国高校唯一以大数据技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实验室。
实验室致力于应用信息科技新技术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与传播的问题,培养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和国际视野、具备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能力并能独立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智能化服务与创新发展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实验室聘任黄永林教授为主任,詹一虹教授、谈国新教授为副主任,聘任丁烈云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41人,其中专职人员18人、兼职人员23人;教学科研人员24人,实验技术人员17人;正高级职称人员24人,副高级职称12人,其他5人。另外,还特聘3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和兼职教师,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
实验室是我校着力打造的高端科研平台,是产教学研用融合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我校新文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任,机构成立之后,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理论为引领,以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教育部“双一流”建设为支撑,结合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整体规划和新文科建设的时代需求,争取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标准制定、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社会服务的研究机构;成为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高端人才、推动新文科时代“双一流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顶尖创新基地;建成一支一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关键技术创新与研发团队,形成“文化遗产工程学”新兴交叉学科,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大技术成果,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为“文化强国”“数字中国”战略和“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