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中心黄永林教授主持编写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论丛”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论丛是湖北省公益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项目、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资金支持项目,共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中国文化产业的现代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数字技术时代的非遗保护与经济文化发展》《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基于湖北的调研》5卷,书中部分成果已发表在国内外重要报刊上,有些还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论丛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既注重理论探讨,也重视实践研究,可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论丛作者黄永林,华中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现任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黄永林教授长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网络文化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等20多项,出版著作30多部,发表论文近300篇,曾获文化部创新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中国民间文学学术著作奖、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奖(集体项目)、中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集体项目)等20多项。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发展论丛”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
本书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功能价值、传承保护和资源转化等,涉及历史文物、民间文学、民俗文化、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等5个方面的专题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有:三星堆青铜直目人面像的历史文化意义、故事的起源、神话“元叙事”与中华文化“元基因”、荆河戏的文化渊源与传承发展、中秋节的创新与动力、端午节的起源与发展、村规民约的治理功能,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价值建构、中国城市建筑审美、农村文化发展的现代性探索及其经验、乡村文化发展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以及乡村文化振兴策略等。
《中国文化产业的现代发展》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和资源利用等,主要包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历史选择及其经验,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引导成效及未来方略,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及其关系,民间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等理论研究,并以国产动漫的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为例,探讨了文化产业对文化资源利用的实践问题。下编为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主要研究现代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中运用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并以中国音乐产业的互联网众筹、湖北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为例,深度分析了现代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系统提出了推动科技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和措施。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本书聚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上编为非遗保护发展理论,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经济学、文化生态学、文化空间的理论阐释。中编为非遗产传承利用实践,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和产业利用两部分。下编为非遗教育研究探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学派建构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研究的具体路径。
《数字技术时代的非遗保护与经济文化发展》
本书聚焦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上编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主要论述了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数字化传承视域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的重构、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运用。中编为数字经济发展,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多维关系,探讨了数字经济时代文化消费的特征及其引导、 5G技术对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人工智能与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从产业链视域分析了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下编为“互联网络与新媒体”,主要论述了新技术发展引发的媒体革命、大众传媒与大众世界、网络传播与舆论引导、网络社区与网络社交公民网络言论正确引导等相关问题。
《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基于湖北的调研》
本书收录了作者2019年至2021年间主持开展的一批重要调研项目成果,包括深化拓展“两个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对标国内知名新媒体平台、打造湖北具有全国强大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研究,湖北省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新冠疫情对湖北文化企业影响的调研,2018年至2019年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武汉市与相关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等。
本论丛系湖北省公益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项目,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资金支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