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叶林


一、个人基本情况

叶林,女,祖籍浙江宁波,2000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4年从武汉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15年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现任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工党支部书记和数字人文研究所所长。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湖北社科基金2项、湖北省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武汉市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在《新华文摘》《学术月刊》《经济学家》《经济评论》《武汉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24年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1%)。

二、研究方向

目前的研究方向有: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

三、学术及科研代表性成果

(一)著作

1.《中国文化国情报告(湖北卷)2018》, 湖北教育出版社

2.《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年。

(二)科研项目

1.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国重要能源资源需求的投入产出分析和非线性预测”,国家级一般项目,主持;

2.中国第53批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中国重要能源资源需求预测:基于投入产出的非线性分析”,省部级一般项目,主持;

3.2015年湖北省社科基金“企业规模、技术创新与出口——理论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省部级一般项目,主持;

4.201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制度因素的调节作用”,校级项目,主持。

5.2016年武汉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武汉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思路研究”,市级重点项目,主持;

6.2017年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软科学重点项目“政府在当代科技创新中的定位职能及实现方式研究”,省部级重点,主持;

7.湖北省委宣传部委托项目“关于加快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尽快扭转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对策调研”,省级,主要参与;

8.2018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化国情报告(湖北卷)”,省级一般,主持;

9.武汉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委托项目“武汉市文化发展集团发展规划(2018-2021),横向,主持;

8.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委托项目“国有文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横向,主要参与;

9.大亚湾宣教局委托项目 “十三五”大亚湾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横向,主要参与;

10.湖北省九通音像委托项目“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横向,参与;

11.陆溪镇政府委托项目“陆溪镇特色小镇规划”,横向,主要参。

(三)主要论文

1.论中国的“两型社会”建设,《新华文摘》,2009年第14期全文转载(12000字),2009年3月;CSSCI

2.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约束与技术进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5期;CSSCI

3.企业规模与创新技术选择,《经济评论》,2014年第6期; CSSCI

4.中国工业化的进展、新情况和成功实现,《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CSSCI

5.进入壁垒、策略性阻止与企业创新,《经济评论》,2013年第5期;CSSCI

6.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优化趋势,《经济学家》,2011年第1期;CSSCI

7.正确理解企业文化创新,《光明日报》(理论版),2008年7月22日;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的实证分析,《当代财经》,2011年第1期;CSSCI

9.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构建、测度与比较,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月;CSSCI

10.发展时尚产业 打造创意之都,《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5年;

11.创新视角下的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6年;

12.国际斗鱼直播节与武汉城市发展,《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

12.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困境与突围,《学术探索》,2017年第9期;CSSCI扩

13.文化产业扶贫政策的增收和减贫效应:微观机制和贵州农民画的经验,《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CSSCI

14.文化产业推动中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比较优势和多维机制,《理论月刊》,2021年第5期。CSSCI扩

15. 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CSSCI

16. 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赋能旅游经济发展,《图书馆学研究》,2024年第11期。CSSCI

17. Prediction of Post-COVID-19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recovery based on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and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22(4). SCI/SSCI

18. How does Environmental Tax Reform Drive Corporate Innovation to Green Technologies Quasi-natural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Bussiness Economics &Management, 2025(4). SSCI

19.Does product or process innovation matter for export? Evidence from Chinese high-tech industry,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 Conference (SERC) 2015;

20.Population, Productivity and Parity Sustainable Index of China Sustainable Metropolis: Population, Productivity and Parity(Conference),2016.

(四)学科竞赛

1. 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获研究生组国赛二等奖,2021年5月;

2. 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校赛三等奖,2024年11月。

四、联系方式

12007360@qq.com

【字体: 】【收藏】 【打印】【关闭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武汉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南楼3楼
邮编:430079
邮箱:nrcc2006@163.com
电话:027-67867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