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15年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校举行


   11月14日上午,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湖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2015年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我校科学会堂一楼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是继2014年“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后的又一次大型学术会议。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永章、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汉桥先后致辞。此外,湖北省文化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省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永林主持。

  此次研讨会紧紧围绕“互联网+视野下的文化创意与产业融合、民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新”这一主题展开。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以《价值困境——社会变迁中的手工艺传承》为题,云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范建华以《带状发展——“十三五”中国文化产业新趋势》为题,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德龙以《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的几个关系》为题,中润普达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专家杜登斌以《文化产业与大数据应用》为题,武汉创意天地投资人、光谷联合集团董事长黄立平以《认知盈余条件下的文创产业发展机遇》为题,先后做了大会主报告。

  开幕式上,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詹一虹发布了《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5)年》。此报告分为总报告、行业报告、区域报告、案例分析、理论研究五部分,是创意城市蓝皮书系列之一。在报告中指出,武汉市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多向交互融合发展的态势,对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以“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为主题,概括了2014年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及其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状况,以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金融融合等领域为切入点,分析了武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的路径及取得的成果,重点介绍了武昌区、武汉东湖高新区、江岸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其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概况。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文化与科技相融合。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互联网+热潮席卷全国,同时为武汉市文化创业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此报告也将会为武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真实的数据指导。

  我校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谈国新向在场的专家介绍了我校自主研制的融文化与科技为一体的智慧旅游智能导览系统APP。该APP集景区地图浏览、景点查询、景点推送、路径导航、在线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为游客提供图形化、可视化、自动化的智能导游服务,在提高游客旅游质量的同时,也提升景区旅游服务的水平,扩大景区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游客。

  我校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是文化部在中部六省设立的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从2006年成立以来,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创新研究,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211”工程项目等各类课题50余项,产出一大批高质量科研成果。  

 

各大媒体纷纷对此作出了报道:

长江日报报道:
http://cjrb.cjn.cn/html/2015-11/15/content_5487813.htm
湖北日报报道:
http://ctdsb.cnhubei.com/html/hbrb/20151115/hbrb2780524.html
光明网报道:
http://difang.gmw.cn/hb/2015-11/14/content_17731765.htm
新华社报道: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11/15/c_1117146459.htm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11/15/c_1117145755.htm
 

 

【字体: 】【收藏】 【打印】【关闭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武汉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南楼3楼
邮编:430079
邮箱:nrcc2006@163.com
电话:027-67867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