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由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承办的第八届“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旨在推动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方向。论坛汇聚了百余位来政产学研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热点,围绕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形态和方式、数字技术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等话题深入探讨。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查道林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彭双阶,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副所长庹祖海,武汉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吴天勇,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肖远平等多位领导专家参与开幕式。
彭双阶向参会领导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回顾了学校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在文化传承保护与教育科技创新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并强调了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领域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彭双阶表示,面对新的时代主题与挑战,华中师范大学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方位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复兴。
庹祖海在致辞中围绕文化产业研究提出了六大重点方向:通过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深入研究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机制、破解文化数据的数量质量不足问题、加强文化创新金融植入、重视文化标准化工作以及推进艺术科技学科建设。他还强调了文化产业国际化及数字化治理等问题的重要性,呼吁各界共同努力,探寻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吴天勇在致辞中回顾了2012年以来,武汉市在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表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是实现文化创新发展的关键路径,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课题。他希望此次论坛能汇聚各方智慧,为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带来更多启迪。
肖远平代表贵州师范大学向华中师范大学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对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在推动文化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强调了文化和科技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前沿技术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他表示,希望两校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深化合作,为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共谋新篇。
主旨报告环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教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教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解学芳教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教授先后做了报告。
李德仁院士的报告以“时空智能赋能文化遗产”为主题。李德仁院士提到,新质生产力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开发与利用,正在改变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与利用,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遗产的历史背景,还能在遗产保护、管理和传承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他通过数字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典型石窟数字化、数字香港志莲净苑建筑群三个案例介绍了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所遇的重点难点、解决方案、最终成果。他认为文物数字化可以让文化遗产“活下去”,数字资产利用可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旅游与传播是数字资产利用的重要方向。
傅才武教授团队的报告以“国家文化公园的三重意蕴”为主题。他介绍了中国国家文化公园蕴含着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结构,即物象、意象、意境,其中长江、黄河、大运河、长城和长征作为超级意象,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通过文化资源整合与重塑实现国家文化凝聚,增强民族自信。他强调,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中释中”的本土话语体系构建,也是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播方式,为世界文化多样性提供了中国样本。
解学芳教授的报告以“AIGC时代文化与科技高质量融合创新路径”为主题。她表示,数智时代下,AIGC技术群正在成为自主式创新与倒逼式创新协同的新质生产力,应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方略和顶层设计,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文化科技企业,打造迎合数智时代的高质量文化科技IP品牌,努力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全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宋俊华教授的报告以“乡村振兴与非遗现代化”为主题。他总结了三种乡村非遗现代化的模式,具体包括城市文化建设的乡村想象、城乡互嵌共生的城乡想象、乡村文化建设的城市想象。他指出,非遗保护、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是由小到大、微观到宏观的递进关系,非遗保护既是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又是推动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和手段。
分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还就“非遗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和“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发展”主题展开讨论。此次讨论中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以专业视角发表了独到见解,精彩纷呈。
此次论坛是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八届“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论坛”。该中心成立于2006年,是原文化部在中部六省设立的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研究机构,同时也是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湖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智库”、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和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文化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多个研究基地的依托单位。2019年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近年来,中心始终以“引领、传承、服务、创新”为宗旨,以“立足湖北、服务全国、打造品牌、走向国际”为发展方针,致力于文化产业学术和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积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