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心研会学术部、团支部联合开展“观校史、缅先烈、迎百贰”校史馆参观主题学习活动


“观校史、缅先烈、迎百贰”校史馆参观主题学习活动

 

(通讯员:高佳兴、李梦琪)54日下午14:30,值此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按照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团委前期统一工作部署,中心研究生会学术部与团支部联合举办“观校史、缅先烈、迎百贰”校史馆参观主题学习活动中心党政办公室主任夏靓、工会委员兼教学秘书叶苏、中心团支部以及研究生会近40名师生一起参与了本次主题学习活动。

 

(摄影:高佳兴)

悠悠岁月,赫赫史册。自建校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已经走过了110多年的历史,抚今思昔,追根溯源,奋进在新时期的前沿,华中师范大学倍加珍视自己的历史传承。在整整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在时代的风雨中兼程,在历史的嬗变中新生,在建国后的曲折中前进,在新时期的改革中发展,而今又在实现新世纪转型中的跨越。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和辉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图源:华中师范大学官网)

在文华公书林二楼的华中师范大学校史馆内,讲解员如数家珍般将学校自建校以来的历史对中心师生娓娓道来:“咱们学校的红色基因与革命基因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它同学校的历史一样厚重、一样辉煌,一代又一代的华师人继承着红色精神,接续奋斗,拼搏不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建设、改革、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摄影:高佳兴)

(摄影:高佳兴)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其光辉的历史,都有其数代赓续着的伟大精神,国家民族如是,学校也如是。华中师范大学自1903年建校以来,便有无数华师革命前辈与先烈们同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命途与共、息息相关。其中,最具代表者当属恽代英同志。恽代英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他在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宣传部主任,他创办和主编的《中国青年》杂志,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摄影:高佳兴)

不仅是恽代英,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同志也与华中师范大学有过一段颇深的渊源。19202月,陈独秀在文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向广大青年同学分别做了题为《中国存亡与社会改革的关系》及《社会改造的方法与指导》的著名演讲,向青年学生传播了新思想。

 

(摄影:高佳兴)

 

(图源:电视剧《觉醒年代》第39集)

“希望这次校史馆参观的活动,既能让中心的同学们更加了解学校百年传承的红色精神与革命基因,也能让他们以更严谨踏实的态度,更好地在学习与实践中为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其实无论是革命先辈恽代英、光未然,还是治学大家章开沅、邢福义,都能从他们的事迹中看出华师人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这次主题学习活动,也让我学习受益良多,同时也激励着我在未来的工作中为华师的发展继续发光发热”夏靓老师如是说道。

(摄影:高佳兴)

 

(摄影:高佳兴)

“我确实学习到了很多!这次主题活动让我对学校的历史与未来发展都有了十分直观的了解,很感谢组织这次活动的同学们。今天是五四青年节,而且华师也即将迎来自己120周年的华诞,可以说这次活动举办的恰逢其时。”叶苏老师略显激动地说着。

 

(摄影:高佳兴)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百余年前一群伟大的爱国青年孕育出伟大的五四精神,它似一颗振聋发聩的惊雷激昂着旧时代暮气深沉的大地,并轰鸣般向时代发出彼时中国先进青年的最强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正是今天我们校史馆参观的本质核心所在,缅怀光荣历史便是为了奋进当下。

“中国的土地可以被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被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是191954日,青年学生们在天安门集会时散发的传单上振聋发聩的两句口号,它象征着中国青年的爱国、坚贞、不屈的伟大信念。

 

百余年前,先进的中国青年向历史交出了一份响当当的答卷;

百余年后,我们有何理由不在他们的脚步后为民族复兴做出青年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然走过七十余载征程,中国共产党已然正在走进一世纪后的新时代,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也要迎来自己的百年华诞。与此同时,华中师范大学也要迎来自己一百二十周年校庆。无论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我们的团还是我们的学校,它们的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青年的奋斗。通过举办这次主题学习活动,正是让我们青年同学回顾光荣的昨天、奋进拼搏的今天、展望辉煌的明天的绝佳机会。

加油吧,新时代的新青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需要千千万万的我们勠力同心,奋发向前。

 

(摄影:赵帅鹏)

【字体: 】【收藏】 【打印】【关闭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武汉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南楼3楼
邮编:430079
邮箱:nrcc2006@163.com
电话:027-67867695